“今年是EB病毒发现60周年丽人潮鞋包批发,也是我走上EB病毒研究道路的第32个年头。我们多年坚持就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EB病毒究竟是如何引发鼻咽癌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肿瘤病毒与生物标记研究室负责人曾木圣说。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由曾木圣领衔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摸清EB病毒致病机制 EB病毒是一种广泛易感的人类疱疹病毒,是造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体。EB病毒是如何进入鼻咽上皮细胞的?为何在广东等华南地区高发?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临床专家,极大限制了鼻咽癌的预防、筛查与诊疗。 曾木圣自1991年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读研起,便开始跟随导师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病毒与细胞结合的过程就像‘用钥匙去开锁’,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细胞上作为‘锁’的受体,进而确定EB病毒感染与致癌的分子机制。”曾木圣说。 为此,曾木圣带领团队首先建立了EB病毒高效感染上皮细胞的模型,将感染效率提升近100倍,发现上皮细胞膜受体分子EphA2和NRP1是介导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关键分子。 另一个困扰科学家的问题是,EB病毒的存在没有地域性,为何鼻咽癌的发病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根据病毒学的研究经验,专家认为,这或许与EB病毒家族中的特殊亚型以及南方地区人群携带的特定基因有关。 为了找到EB病毒高危亚型,1997年至2005年,在时任院长曾益新院士指导下,曾木圣等历时8年,完成了首株鼻咽癌来源EB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随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贝锦新教授和徐淼教授等先后发现了鼻咽癌遗传易感基因和高危EB病毒亚型,从而摸清楚了EB病毒引发鼻咽癌的关键病因。 推动EB病毒多款疫苗研发 “在医学领域,要解决药物、疫苗的问题,基础研究是基石。”曾木圣感慨道。 在发现了EB病毒致癌的分子机制后,获奖团队将目光迅速转向了病毒的干预研究。 “在疾病筛查方面,根据病毒高危亚型和人的遗传易感基因,就可以确定高危人群,建立相应的筛查体系,开发早期诊断试剂盒等产品。”曾木圣说,在高发区建立筛查新方案,能够大大降低筛查成本,提高筛查效率。 疫苗开发是团队当前聚焦的另一个重点。 他介绍,此前国内外专家一直致力于开发EB病毒疫苗,但由于感染和免疫机制不清晰,研发进展并不理想。 在明确了致癌机制后,团队创新性设计了表面展示EB病毒抗原的纳米颗粒疫苗,显著提高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并在多个动物模型中展现了极好的免疫安全性和疫苗免疫活性。 2023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生物医药企业就多款EB病毒候选疫苗的研发达成深度合作,目标是于2027年有相关疫苗进入临床研究,这将为EB病毒相关恶性肿瘤和慢性疾病的早期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此次获奖也坚定了曾木圣继续立足临床做科研的信心。在他看来,研究型医院在基础研究方面大有可为。 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丽人潮鞋包批发 |